在古代,皇帝如果想要亲近自己的妃子,却恰逢妃子来了例假,那该如何是好?在汉景帝的统治时期,就发生了一件颇为尴尬的事情,结果导致汉景帝无心中宠幸了一名宫女,并生下了长沙定王刘发。这起意外的事件,甚至间接为大汉帝国延续了两百多年的历史。那么,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段故事呢?
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汉景帝的一位妃子程姬。有一次,汉景帝在宴会上饮酒过度,醉意熏陶之下,执意要召唤程姬侍寝。程姬接到这一召唤时,心中慌乱不已,因为她恰巧正值月事,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境地。虽然她不敢直接拒绝皇上的命令,但她心中显然并不希望去侍奉汉景帝。在得知汉景帝醉酒无知后,程姬灵机一动,决定让自己身边的一名侍女唐儿代替自己去侍寝。汉景帝处于醉态,根本没有察觉到真相,于是便将唐儿当作程姬宠幸了。此后,唐儿意外怀孕,最终为汉景帝生下一个儿子,取名刘发。后世提及女性的月事时,常用“程姬之疾”这一典故,然而如今这个词语逐渐被人遗忘,取而代之的是“大姨妈”、“例假”等更为通俗的称呼,甚至如今了解“程姬之疾”一词的程度,成了判断一个人是否读过《史记》和《汉书》的标志。
展开剩余59%由于刘发的母亲出身卑微,仅为一名侍女,因此刘发自幼便未能赢得汉景帝的宠爱。公元前155年,汉景帝开始为自己的皇子们封地,而刘发被赐封至资源匮乏、面积狭小的长沙,成为了长沙定王。时隔十三年后的公元前142年,长沙定王刘发应汉景帝的邀请前往长安为皇帝祝寿。在宴会上,他请求献舞以活跃气氛,但在舞动时故意做出一副笨拙的样子,引得在座的宾客们纷纷哄笑。刘发向汉景帝辩解道:“臣的封国实在狭小,所以在舞动时不敢大展身手。”听到这番话,汉景帝心中暗自感到无比羞愧,随即将武陵郡、零陵郡和桂阳郡划拨给刘发进行治理。
刘发不仅聪明机智,而且孝心昭著。尽管身在远离长安的长沙,但他始终惦念着长安的母亲。每年,他都会精挑细选南方优质大米,派人送往母亲的住所,回程时则带回长安的泥土。年复一年,刘发使用这些长安的泥土,在长沙修建了一座高台,这座高台被他命名为定王台。他每天都要登上高台,遥望北方,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,因此后人又称其为“望母台”。至今,这座定王台仍然屹立在湖南长沙浏正街南侧的小巷深处,历经两千余年,它一直被文人墨客所赞颂,赋诗填词,歌唱不衰。
元光六年(公元前129年),刘发离世。而在公元25年,刘发的后裔刘秀创立了东汉,并将都城定于洛阳。刘秀的建立,为汉王朝的延续贡献了超过两百年的历史。以下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家谱梳理:刘发的长子刘买,刘买的儿子刘外,刘外的后代刘回,刘回的儿子刘钦,最终是刘钦的儿子刘秀。
发布于:天津市